【中藥名】白首烏 baishouwu
【別名】隔山消、白何首烏、隔山撬、白木香、白何烏。
【英文名】Radix Cynanchi Bungei
【藥用部位】蘿藦科植物牛皮消Cynanchum auriculatumRoyle ex Wight的干燥塊根。
【植物形態】蔓性半灌木。具乳汁。根肥厚,類圓柱形,表面黑褐色,斷面白色。莖被微柔毛。葉對生;葉柄長3~9厘米;葉片心形至卵狀心形,長4~12厘米,寬3~10厘米,先端短漸尖,基部深心形,兩側呈耳狀內彎,全緣,上面深綠色,下面灰綠色,被微毛。聚傘花序傘房狀,腋生;總花梗圓柱形,長10~15厘米,著花約30朵;花萼近5全裂,裂片卵狀長圓形,反折;花冠輻狀,5深裂,裂片反折,白色,內具疏柔毛;副花冠淺杯狀。裂片橢圓形,長於合蕊柱,在每裂片內面的中部有一個三角形的舌狀鱗片;雄蕊5,著生於花冠基部,花絲連成筒狀,花藥2室,附著於柱頭周圍,每室有黃色花粉塊1個,長圓形,下垂;雌蕊由2枚離生心皮組成,柱頭圓錐狀,先端2裂。蓇葖果雙生,基部較狹,中部圓柱形,上部漸尖,長約8厘米,直徑約1厘米。種子卵狀橢圓形至倒楔形。邊緣具狹翅,先端有一束白亮的長絨毛。花期6~9月,果期7~11月。
【產地分布】生於海拔3500米以下的山坡巖石縫中、灌叢中或路旁、牆邊、河流及水溝邊潮濕地。分布於華東、中南及河北、陝西、甘肅、台灣、四川、貴州、雲南等地。山東、江蘇有栽培。
【采收加工】春初或秋季采挖塊根,洗淨泥土,除去殘莖和須根,曬干,或趁鮮切片曬干。鮮品隨采隨用。
【藥材性狀】根長圓柱形、長紡錘形或結節狀圓柱形,稍彎曲,長7~15厘米,直徑1~4厘米。表面淺棕色,有明顯的縱皺紋及橫長皮孔,栓皮脫落處土黃色或淺黃棕色,具網狀紋理。質堅硬,斷面類白色,粉性,具鮮黃色放射狀紋理。氣微,味微甘後苦。
【性味歸經】性平,味甘、微苦。歸肝經、腎經、脾經、胃經。
【功效與作用】補肝腎,強筋骨,益精血,健脾消食,解毒療瘡。屬補虛藥下分類的補血藥。
【臨床應用】內服:煎湯,用量6~15克,鮮品加倍;研末,每次1~3克;或浸酒。外用:適量,鮮品搗敷。主治腰膝酸痛,陽痿遺精,頭暈耳鳴,心悸失眠,食欲不振,小兒疳積,產後乳汁稀少,瘡癰腫痛,毒蛇咬傷。
【藥理研究】白首烏具有抗氧化、抗腫瘤作用,調節免疫功能,影響心髒功能,降血脂;具有改善溶血性貧血及促進毛發生長等作用。
【化學成分】含隔山消苷C₃N、隔山消苷C₁N、隔山消苷C₁G,隔山消苷K₁N、牛皮消苷A、牛皮消苷B、牛皮消苷C、蘿藦胺、牛皮消素、蘿藦苷元、12-O-桂皮酰基去酰蘿藦苷元、戟葉牛皮消苷、白首烏二苯酮、多種氨基酸、維生素、無機元素。
【使用禁忌】內服不宜過量。
【配伍藥方】①治腰腿疼痛,關節不利:白首烏15克,牛膝6克,菟絲子9克,補骨脂6克,枸杞子9克。水煎服。(《山西中草藥》)
②治陽痿:白首烏、淫羊藿、山藥、黨參各9~12克。水煎服。(《陝甘寧青中草藥選》)
③治神經衰弱,陽痿,遺精:白首烏15克,酸棗仁9克,太子參9克,枸杞子12克。水煎服。(《山西中草藥》)
④治胃痛,痢疾腹痛:白首烏、蒲公英各9克。水煎服。(《安徽中草藥》)
⑤治腳氣水腫:白首烏、車前子各6克。水煎去渣,每日分2次服。(《食物中藥與便方》)
⑥治小兒脾胃虛弱,消化不良,食積,腹瀉:白首烏、糯米草、雞屎籐各等分,研末備用。每次9克,加米粉18克,蒸熟食。(《四川中藥志》1982年)
⑦治乳汁不足:牛皮消根(去皮)30克,母雞1只(去內髒)。將藥放入雞腹內,炖熟,去藥渣,湯肉同服,不放鹽。(《湖北中草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