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精神醫學與心理學名詞規范研究啟動
4月10日,國家科技部科技基礎性工作專項——“中醫精神醫學與心理學名詞規范的制訂”舉行開題報告會,正式啟動了“中醫精神醫學與心理學名詞術語”的規范化、標准化研究。該課題是由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臨床基礎醫學研究所承擔,山東中醫藥大學人文社科學院和北京中醫藥大學管理學院共同參與的。中國中醫科學院名譽院長王永炎院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人事教育司副司長洪淨,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劉青副主任,中國中醫科學院副院長范吉平,原副院長梁菊生,及相關領域著名專家薛崇成、張其成、王克勤、韓布新、朱建平、汪衛東、雷燕、張伯華、孔軍輝等40余人出席會議。
中醫雖然沒有“精神醫學”和“醫學心理學”的名詞,但中醫歷來重視研究心理或精神因素與疾病和健康之間的關系,並用於指導臨床實踐,在其醫療實踐中包含了豐富的“精神醫學”與“醫學心理學”內容,在精神疾病的臨床治療中具有獨特的優勢。盡管目前還沒有正式建立中醫精神醫學與心理學學科,但相關研究活動始終伴隨著中醫學術的發展在進行,尤其是在近20余年,中醫精神病學和心理學的研究逐步深入,在科學研究、臨床應用、專業教育、學術研討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進展。隨著研究活動的深入與學術交流的頻繁,目前專業術語繁多,名詞不規范等問題日益突出,嚴重制約著學科的健康發展和學術交流。學術界清醒地認識到,隨著社會的需求,中醫藥事業的現代化,中醫精神醫學與心理學名詞亟待規范化。
該項研究秉持繼承、發掘中醫精神醫學與心理學思想,正確表達中醫學心理學和精神醫學內涵與外延的宗旨,完成《中醫精神醫學與心理學名詞規范》的制訂工作,將對1500余個基本名詞進行注釋、英譯與審定,達到規范中醫精神醫學與心理學的名詞術語,促進中醫藥學現代化、標准化,推動該學科建設的目的,最終,使中醫學在精神(心理)衛生方面更好地發揮作用。
據悉,自2000年成立“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以來,已經正式發布了涵括中醫20個學科5000余詞條的《中醫藥學基本名詞》,即將發布《中醫內婦兒科名詞術語》,“外科、五官科和骨傷科”的名詞術語正在編纂中,這是我國啟動的第四個中醫名詞術語規范化、標准化項目。據課題負責人、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臨床基礎醫學研究所楊秋莉研究員介紹,項目組將綜合運用文獻學、歷史學、語言學、社會學、術語學、翻譯學等多學科研究方法,借鑒現代科技手段,充分收集整理中醫歷代醫著、醫案中關於精神疾病、心理學名詞的相關記載,篩選出重要的、常用的基本名詞術語,在3年時間內完成這一任務。
王永炎院士指出,生物醫藥將是繼電子信息技術之後又一個重要的科技發展領域。中醫學是一門整體醫學,其“形神一體”的生命健康觀在養生、調心、調神、調身方面具有原創思維和原創優勢,是已經並將繼續為人類文明做出重要貢獻的領域。在中醫精神醫學和中醫學心理學這個新的學科門類名詞術語研究中,必須有多學科的交叉研究,以保持其權威性和約束力。權威性寓於廣泛性之中,課題組在論證中要追求盡量多的、多學科的意見,集思廣益,這樣才能高質量地完成我們的科研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