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骨髁上部是松質骨與密質骨交界處,因其特殊的解剖關系,故是兒童最常見的骨折部位。自2000年以來,筆者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兒童肱骨髁上骨折共40例,效果滿意。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男26例,女14例,年齡18個月~10歲;本文所統計的均為CartlandⅢ型,40例中39例系閉合性骨折,因骨折端刺破皮膚致開放性骨折1例;其中36例系伸直型骨折,4例系屈曲型骨折;右側19例,左側21例;伴血管神經損傷1例,長斜型並粉碎性3例;初診距損傷時間2h~9天,其中保守治療36例,手術治療4例。
1.2 治療方法 首先根據受傷機制及X線片所示骨折移位情況診斷是伸直型骨折還是屈曲型骨折,並檢查有無血管、神經損傷,了解腫脹情況,預防Volkmann’s綜合征。如有血管神經損傷症狀,需立即手術。除外長斜型並粉碎性骨折手法復位後外固定不能維持固定需行手術治療外,其余骨折都通過手法復位達到解剖對位。現舉例手法治療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首先明確是伸直尺偏型還是桡偏型,一般采用分離麻醉或臂叢腋路麻醉,采用3人整復方法:第一助手握住患兒前臂中下段並使前臂旋後位,第二助手握住上臂中上段對抗牽引,先糾正重疊移位,術者握住肘部用對擠手法糾正側方移位,注意桡偏型勿糾枉過正;術者雙手拇指推肘尖同時一助在牽引下屈肘糾正前後移位,同時做前臂帶骨折遠端外旋,石膏固定肘關節於90°功能位。屈曲型骨折整復手法與伸直型相反,術後固定肘關節於伸直30°~50°位。復位後拍肘部正側位片復查對位情況(一般拍側位片即可)。根據肘部腫脹情況每1~2天調整石膏松緊度,術後3~4周拆除石膏,加強肘關節功能鍛煉。手術治療方法,取肘關節外側長約5cm的弧形切口,順肱桡肌與肱三頭肌間隙分離暴露骨折端,探查松解損傷的血管神經後,整復骨折解剖對位,順、逆行各穿1枚Φ1.5mm的克氏針交叉固定,注意勿損傷尺神經。術後3~4周拆除石膏,1~2月取出內固定物,並加強肘關節功能鍛煉。如肘關節功能恢復差,可配合理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