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中藥網 >> 中藥膏方 >> 紫金膏

紫金膏

  【來源一】《普濟方·卷二百九十九·上部瘡門·口瘡》

  【配方】膽礬15克,乳糖160克。

  【制法】將上藥加水一碗半,煎熬濃縮成膏狀。

  【功效與作用】解毒疔瘡,化痰止痛。

  【適應證】口瘡,連年累月不效,痰涎滿口,飲食不快。

  【用法】每用筷子挑2~3滴,點痛處瘡口內,停待片刻,吐出熱咽涎,痛即止。

  

  【來源二】《普濟方·卷二百七十三·諸瘡腫門·諸疔瘡》

  【配方冰片、輕粉、膽礬各6克,沒藥12克,乳香10克,巴豆、蓖麻仁(研)、黃丹、石灰、荞麥(淋)各3克,麝香1克。

  【制法】將上藥研成細末,先熬石灰水5~7次,再入諸藥,煎熬濃縮,直至膏成,過濾去滓,瓷器收盛。

  【功效與作用】清熱解毒,消腫潰堅。

  【適應證】疔瘡。

  【用法】每次用少許,外塗患處。

  【禁忌】本方外用,不宜內服。

  

  【來源三】《證治准繩·瘍病·卷六·外治藥方》

  【配方】芙蓉葉20克,紫金皮10克,生地黃15克。

  【制法】上述藥物一起搗爛制成膏狀備用。(另一法將芙蓉葉、紫金皮打成粉狀,調入雞蛋清,然後將生地黃搗爛放入,調和均勻。)

  【功效與作用】清熱解毒,散瘀止痛。

  【適應證】跌打損傷所致的紅腫熱痛。

  【用法】將膏藥調制好後,直接將膏藥敷於患處,然後以繃帶固定。

  【禁忌】虛寒證慎用。

  【注意】外用,禁內服。

  

  【來源四】《瘍科心得集·方匯·家用膏丹丸散方》

  【配方】官桂、木瓜、鱉甲各300克,生地、龜甲、紫草各600克,羌活防風木通白芷白術遠志各150克,黃芩100克,川連、生甲片各75克,當歸450克,大蜈蚣15條,丹參250克,茜革300克,商陸根1500克,秦艽、毛慈菇、亂發、柳枝、桃枝、棗枝、桑枝、槐枝各250克。

  【制法】上藥入麻油10公斤中浸10天,小火熬至焦枯,紗布濾去藥渣,將所濾藥油加熱,入淨飛丹15斤收膏,再下乳香末250克、沒藥末250克,攪拌均勻,冷凝即成。

  【功效與作用】消痰散結。

  【適應證】痰核瘰疬。

  【用法】取膏適量,外貼患處。

  【禁忌】不宜內服。

  【注意】方中商陸根、飛丹有毒。

  

  【來源五】《青囊秘傳·膏門》

  【配方】代赭石、松香各500克。

  【制法】將上述藥物搗研為細末,用香汕調和成膏。

  【功效與作用】清熱解毒,生肌止痛。

  【適應證】臁瘡。

  【用法】取膏適量,塗患處。

  

  【來源六】《目經大成·卷三·紫金膏十五》

  【配方】冬蜜真蜂糖(如白蠟者)500克,羊膽2個,黃連25克,黃丹30克,蕤仁霜15克,冰片5克,入乳粉10克。

  【制法】將黃連切碎,水浸後煎煮,紗布濾去藥渣,如此3遍,再將所濾藥液加熱濃縮,下入羊膽,合煎略稠,下黃丹、蕤仁霜,不住手攪成膏,下入蜜,稍煎後退火略冷,入冰片、入乳粉攪拌均勻即成。

  【功效與作用】清熱瀉火,養陰明目。

  【適應證】目赤。

  【用法】取適量,點眼。

  【禁忌】寒證不宜。

  

  【來源七】《普濟方·卷七十一·眼目門·目赤腫痛》

  【配方】銅青、硇砂、硼砂、羚羊角雄黃、青鹽、琥珀、明礬、小丁香、黃丹各30克,當門子、片腦、膽礬、深中青各32克,玄精石、黃連、乳香、水銀各20克,爐甘石600克,石燕子75克,金星石65克,銀星石50克,海螵蛸70克,輕粉5克,砂糖】800克,水3000克。

  【制法】先用水煎蜜至沸,去沫,入黃丹,急用柳木梳攪勻,熬至2~3沸,依次下爐甘石、乳香、硇砂、雄黃、丁香、輕粉、片腦,並不停攪拌,再用文武火各熬2~3沸,以黏手為度,膏即成,瓷器收盛。

  【功效與作用】疏風清熱,消腫止痛

  【適應證】眼目赤腫。

  【用法】每用雞頭大,沸湯化開,浸湯半盞,乘熱溫洗。

  【禁忌】本方外用,不宜內服。

  

  【來源八】《普濟方·卷八十·眼目門·遠年障翳》

  【配方】爐甘石(好者,同火煅酥,研細、無聲,將黃連、當歸身、挑頭童子小便濃煎湯,濾淨,飛淘去沙石,焙干粗者再研再淘。一法只用楊梨,亦名茶采葉,濃煎湯濾淨,飛淘焙干)40克,黃丹40克,乳香、硇砂、雄黃、沒藥、白丁香、當歸、輕粉、麝香各4克,樟腦12克,蜜150克。

  【制法】先煎蜜至沸,入黃丹,用柳木篦子急手攪勻,熬至2~3沸,再攪勻,依次下乳香、硇砂、雄黃、白丁香、沒藥、當歸、輕粉、樟腦、麝香,再煎2~3沸,急用篦子不住手攪勻,以不黏手為度,膏即成。

  【功效與作用】清熱養肝,明日退翳。

  【適應證】男子婦人目疾,遠年近日翳膜遮障,攀睛胬肉,拳毛倒睫,黑花爛眩,羞明冷淚及赤眼腫痛。

  【用法】每用雞頭大1塊,沸湯化開,乘飯後熏洗眼。

  【禁忌】本方外用,不宜內服。

  

  【來源九】《惠直堂經驗方·卷四·膏藥門》

  【配方】白芷、麻黃川烏、草鳥、鬧羊花各300克,吳茱萸附子各150克,威靈仙胡椒各200克,松香6000克,生姜、蔥各3000克,麻油1800克,礬紅500克,乳香、沒藥、肉桂、五靈脂、木香各100克。

  【制法】將前9味藥切碎,水浸後煎取濃汁,紗布濾去藥渣。再將生姜、蔥取汁,混勻加熱,下入松香末,不停攪拌,再下入前所濾藥汁。另鍋慢火煎麻油,熬至滴水不散,待冷後入前藥液中,攪拌均勻,離火,將余藥研為極細末下入,攪勻攤貼。

  【功效與作用】祛風散寒,溫經通絡。

  【適應證】風寒濕氣,痞積,漏肩風,鶴膝風,跌打損傷。

  【用法】外貼患處。

  【禁忌】不宜內服。


  • 上一頁:
  • 下一頁:
  • 神農中藥網 www.yesae.com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