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一】《外台秘要方·卷十六·虛勞上四十九門·肺虛勞損方》
【配方】豬後懸蹄60克,生梧桐白皮120克,生桑根白皮、龍膽、雄黃各15克,蛇蛻皮20克,生青竹皮18克,露蜂房10克,蜀椒10克,猥皮、附子各12克,生柏皮20克,杏仁15克。
【制法】將上述藥物切碎後綿布包裹,用醋浸漬一晚,放到火上烘干後搗研為細末、過篩。然後與豬膏600克一起混合,小火慢煎,不斷濃縮,直至稠如薄糖,膏成。
【功效與作用】清熱燥濕,補虛疔瘡。
【適應證】心勞或久病損傷於肺而致肺虛者,合並腸中生痔,名曰“腸痔”,症見肛門邊見痔核、疼痛、寒熱不調而得之、容易脫出,一段時間後逐漸萎縮而成瘡。
【用法】每次用既可取適量敷瘡,也可取5克,酒送服,每天1次。
【說明】方中雄黃、露蜂房及附子均有毒,不可輕易服用。
【來源二】《外台秘要方·卷二十六·痔病陰病九蟲等三十五門·腸痔方》
【配方】豬懸蹄甲30克,生梧桐白皮240克,生龍膽、生桑白皮、蛇蛻皮各80克,生青竹皮90克,生柏皮110克,露蜂房、蜀椒各50克,猥皮、附子各60克,杏子20克。
【制法】將上述12味藥物切碎後用綿布包裹,用醋800克浸漬1晚,再放到火上炙烤干燥,搗研為細末、過篩,與豬脂1200克一起混合均勻,小火煎煮,直至煎如薄糖。
【功效與作用】清熱解毒,殺蟲疔瘡。
【適應證】肺髒虛勞、受寒導致腸中生痔,名曰腸痔,見肛門旁有核,疼痛,由寒熱不調所得,常脫出,良久才自然回縮,痔瘡上生瘡。
【用法】取適量,敷瘡,並用酒送服3克。
【注意】方中龍膽、露蜂房及附子均有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