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一】《惠直堂經驗方·卷一·痢疾門》
【配方】大黃、黃芩、黃柏、枳實各50克,槟榔40克,黑牽牛、白牽牛各15克,當歸、槐花各25克,地榆30克,木香15克,生姜20克,麻油400克,黃丹200克。
【制法】將上藥切碎,入麻油中浸後,慢火煎至藥物焦枯,紗布濾去藥渣,再將所濾藥油加熱,下入黃丹,不停攪拌,熬至滴水成珠,冷凝即成。
【功效與作用】清熱燥濕,調氣和血。
【適應證】主治痢疾。
【用法】攤貼臍上。下痢白多者,先用姜3片、茶葉15克、紅糖15克,水煎服。下痢赤多者,或口噤者,用川連、地榆各5克,茶葉4兜,水煎服。服後貼膏藥。
【禁忌】忌肥厚油膩之品。
【來源二】《良朋匯集經驗神方·卷三·膏藥門》
【配方】穿山甲50克,木鱉子30克,香油300克,鉛丹70克,乳香、沒藥各25克,麝香5克。
【制法】將香油放入銅鍋中,先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煎煮,然後放入穿山甲、木鱉子繼續煎煮,待到鍋中藥物變為焦黃,然後濾出藥渣,再將濾出的藥液放在小火上煎煮,放入麝香、乳香、沒藥、鉛丹,逐漸形成稠膏狀和勻收膏,裝入瓶中。
【功效與作用】活血通經,溫陽止瀉。
【適應證】夏日貪涼失於蓋被所致的腹痛、洩瀉。
【用法】將藥物塗於臍眼,然後用塑料薄膜覆蓋貼好。
【禁忌】濕熱所致的洩瀉慎用。
【來源三】《壽世仙丹·外科經驗良方·卷二·春方》
【配方】大附子1枚,甘遂、甘草各50克。
【制法】用酒1000克,入上藥,煮成膏,再入麝香2.5克調勻。分作2個膏藥。
【功效與作用】溫腎助陽。
【適應證】下焦虛寒之陽痿、早洩之證。
【用法】貼臍上,日2次。
【禁忌】下焦濕熱之證不宜。
【注意】方中附子、甘遂有毒。